杨楼镇


        杨楼镇位于方城县东部,国家大型治淮工程燕山水库上游,西距县城28公里。东靠舞钢市,西与独树镇、古庄店乡相连,南邻小史店镇,北与叶县保安镇接壤。辖40个行政村,260个自然村,405个村民小组,1.8万户,7.8万人,其中回族151户,608人,其余为汉族。全镇面积194平方公里,耕地12.2万亩,是农业大镇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北部穿过,省道s103线、高兰线沿境而过,省道黄史公路纵贯全境。

        杨楼镇位于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自然分界线上,冬季最冷月1月,零下15度,夏季最热月7月,35度。年平均气温14度,较周围县乡低两度,无霜期220天。年平均降水量600—900毫米,多集中在六、七、八月份。因地处伏牛、桐柏山脉断裂地带,形成自然风口,故多风、雨、霜等自然灾害。

        杨楼地处浅山丘陵地带,地势东北、东南高,西北低,中部岗岭起伏绵延,山、岗、平各占三分之一,境内有充满神奇传说的三顶山(海拔584米)、老寨山、祖师庙山、孤山、同山、豹山、狼洞山、房山等。干江河自房山村北入境,由西向东南转至治平街(西)与桂河交汇,境内干长19公里。贾河自王庵西入境,境内干长16公里。 主要水库:1、燕山水库;2、天峰水库;3、陡沟河水库;4、走马岭水库;5、下庙水库;6、滑石沟水库;7、二郎庙水库;8、房山水库;9、罗庄水库。

        镇域内面积194平方公里,耕地12.2万亩,盛产粮食、油料、水果、药材、蔬菜等。粮食作物现在主要有小麦、玉米,油料作物主要有花生、油菜,经济作物有烟叶、药材、红薯、蔬菜、瓜果等。粮食作物复种面积21万亩,油料作物复种面积4万亩。

        全镇境内有生态林3.3万亩,以薄皮核桃、美国黑李子、柿树、晚秋黄梨、软籽石榴等为主的林果将近5000多亩,其它林木20000多亩。

        杨楼境内古有仰韶、龙山、西周文化遗址,还有汉武帝28宿吴汉、藏宫等将领的居住地;现有空军英雄杜凤瑞故居,国家治淮工程燕山水库上游29.1平方公里水面;还有楚长城、张骞丝绸之路、子房山、梁城五代梁王封王地、刘秀大将岑朋招兵比武擂台等多处人文、地理景观。 杨楼也是一处孕育英才的地方,除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和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郭春鹏外,全镇现任副厅级以上领导有5位,正处级领导有20位,副师级以上军队领导有10位,正团级军队领导有11位。他们为家乡的发展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。

        明嘉靖时为凤台乡;清初为梁城里;清后期北部为中老里;南部为梁城里;民国初属东区;民国20年(1931年)为三区(杨楼);民国24年(1935年)属二区(独树);民国31年(1942年)北部为杨楼镇,南部为太尉庙镇;1947年解放初属治平区;1951年杨楼区;1955年杨楼、小史店二区合并为治平区;1958年为杨楼公社;1961年为治平区;1969年撤区并社,成立革命委员会;1983年12月28日,撤社建乡;2013年12月,撤乡建镇。

        杨楼镇自然资源丰富,风景秀丽。地处伏牛山系和桐柏山系交汇处,贾河、甘江河在此汇聚后流入淮河,这里还有全国九大隘口的方城缺口,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自然风光。东部山区老寨山、架子山、三顶山层峦叠嶂,植被丰富,森林茂密,是观光、探险、野外拓展训练的理想场所。国家大型治淮工程燕山水库建成蓄水后,在杨楼镇境内形成了万亩水面,适宜建设湿地游园,是垂钓和水上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。

        杨楼镇文化底蕴深厚,历史悠久。子房山巨石文化,是研究远古岩画天书的重要依据,被中央电视台推介报道。这里还有张良吹箫亭遗址和道教庙宇多处,香客、游人如织。杨楼境内还有仰韶、龙山、西周文化遗址,汉光武帝28宿吴汉、藏宫、贾復等将领的居住和封侯地,梁城五代梁王封王地,汉光武大将岑彭招兵比武擂台等。东山走马岭楚长城遗址,2011年5月被国家长城研究会认定为中国最早的古长城,具有很高的保护和开发价值。这里还是红二十五军长征途径地,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的故里,建有凤瑞小学、凤瑞广场,县城有杜凤瑞烈士公园、烈士纪念馆,是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基地。